
自文明之初,人类便崇拜运气与命运的恩赐。在古希腊,这与女神堤喀 (Τύχη) 相联系,而在古罗马,则与女神福尔图娜相联系。
后者的名字如今广为人知,常被视为“好运”与“命运”这两个词的意义类比(几乎是同义词)。
福尔图娜与她的命运之轮
“福尔图娜”一词源自古拉丁语,字面意思是“命运”。最初,它与福尔图娜女神的崇拜密切相关。该信仰起源于罗马帝国崛起之前的很久以前,可能是在拉齐奥地区的意大利部族之间,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之间。
有学者认为,拉丁人可能在迁徙至亚平宁半岛之前就已崇拜这位女神,并将这一传统带到了罗马。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福尔图娜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在古罗马受到崇敬。证明这一点的是一座由罗马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 (Servius Tullius) 于公元前578年至534年间在台伯河畔建造的古老神庙。
在最初,福尔图娜是农民们崇拜的女神。他们每年于6月24日庆祝名为“Fortis Fortunae”的节日。据说女神的庇佑会带来丰收所需的有利条件:宜人的天气、适时的降雨以及河流泛滥。后来,牧民们也接受了这一传统,因为他们的生计同样依赖于牧场的肥沃与丰收。
与此同时,罗马早已有了另一位掌管丰收与繁荣的女神——刻瑞斯 (Ceres),这让人对福尔图娜的罗马本土起源产生怀疑。更有可能的是,这种信仰源自意大利本地部族或古希腊人,并与传统的罗马神话并行发展。
罗马晚期的福尔图娜
关于福尔图娜在罗马的崇拜何时开始、如何兴起,已无从考证,但在她信仰鼎盛时期,作为命运与幸运女神的她享有极高的声望。考古发现显示,整个古罗马帝国境内散布着数以千计的祭坛和小神庙,均供奉着福尔图娜。此外,还出土了成千上万的画像与雕刻。
女神的形象广泛出现在古罗马的钱币、家居用品、工艺品以及家庭神坛上。她的信徒之多,使她可以与墨丘利 (Mercurius)——财富、商业和收益之神相媲美。
值得一提的是,福尔图娜在罗马皇帝的信仰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被尊称为“奥古斯塔之福” (Fortuna Augusta)。在公元前19年,奥古斯都 (Octavian Augustus) 征战东方凯旋归来后,她受到了格外的崇敬。
福尔图娜常常被描绘为手持象征财富的“丰裕之角” (Cornucopia),并站在命运之轮 (Wheel of Fortune) 旁,周围环绕着其他寓意化身,如: Felicitas(幸福)、Hilaritas(喜悦)、Concordia(和谐)、Fides(忠诚)。自公元1世纪起,福尔图娜常常与象征女性力量和母性的女神伊西斯 (Isis) 一同出现在雕塑与壁画中。
除了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在台伯河畔所建的古神庙外,后世还为福尔图娜建造了多座宏伟的庙宇。公元前194年,福尔图娜·普里米杰尼娅神庙 (Fortuna Primigenia) 建成;公元前180年,福尔图娜·埃奎斯特丽斯神庙 (Fortuna Equestris) 建成;而在公元前101年,一座名为“今日之运” (Fortuna Huiusce Diei) 的神庙也拔地而起。
即使在罗马帝国覆灭后,福尔图娜的声名依然不衰。她的信仰扩散至西欧,并在整个中世纪时期以非正式的形式延续着。即便是进入近代,人们仍未将她遗忘——1852年,天文学家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福尔图娜”。
如今,“福尔图娜”一词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幸运”与“命运”,而非古罗马的女神。命运之轮 (轮盘) 已成为每家赌场中不可或缺的象征,而“福尔图娜的宠儿”这一说法,则形容那些在各方面都能交好运的人。
即使在数字化时代,全球仍有无数人更愿意相信运气,而非理性与精确计算。至今,“听天由命”这一表达依然常被提及。尽管如此,如今“女神”的角色多已被随机数生成器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