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文明之初,人類便崇拜幸運與命運的恩賜。在古希臘,這與女神堤喀 (Τύχη) 有關,而在古羅馬,則是與女神福爾圖娜相聯繫。
後者的名字至今廣為人知,常被視為「幸運」與「命運」的意義類比(幾乎是同義詞)。
福爾圖娜與她的命運之輪
「福爾圖娜」一詞源自古拉丁語,字面意思即為「命運」。最初,這個詞與對福爾圖娜女神的崇拜有關。該信仰在羅馬帝國興起之前很久就已存在,可能發源於拉齊奧地區的義大利部族之間,約在公元前 10 世紀至 7 世紀之間。
有觀點認為,拉丁民族在遷移至亞平寧半島之前就已經崇拜這位女神,並將這一傳統帶入了羅馬。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考古學界確認,福爾圖娜早在公元前 6 世紀就已經在羅馬受到尊崇。證據是由羅馬第六任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 (Servius Tullius) 於公元前 578 年至 534 年間,在台伯河畔建造的一座古代神廟。
最初,福爾圖娜主要受到農民的崇拜。他們每年在 6 月 24 日舉行 Fortis Fortunae 節慶,並相信女神的庇佑會帶來豐收所需的良好天候、適時的降雨與河川氾濫。後來,牧民們也採納了這一信仰,因為他們的生計同樣依賴於牧場的豐饒與草地的肥沃。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時期,羅馬已經有另一位掌管豐收與土地肥沃的女神——刻瑞斯 (Ceres)。這讓人對福爾圖娜是否源自羅馬本土產生了疑問。更有可能的是,這一信仰來自義大利本地部族或古希臘,並與傳統的羅馬神話共同發展。
羅馬晚期的福爾圖娜
關於福爾圖娜在羅馬的崇拜起源何時開始、如何發展,已無法確切考證。然而在她信仰鼎盛時期,作為掌管命運與幸運的女神,福爾圖娜廣受歡迎。根據考古發現,整個古羅馬帝國境內分佈著成千上萬個獻給福爾圖娜的祭壇和小神廟,並在挖掘中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雕刻與繪像。
她的形象廣泛地出現在古羅馬的貨幣、家用品、工藝品及家宅中的小型祭壇上。從信眾的數量來看,福爾圖娜的地位可與墨丘利 (Mercurius) — 掌管財富、商業與利潤之神相比肩。
此外,福爾圖娜還是羅馬皇帝崇拜體系中的一部分,被尊稱為「奧古斯塔之福」(Fortuna Augusta)。在公元前 19 年,奧古斯都 (Octavian Augustus) 從東方凱旋歸來後,對她的崇拜達到了頂峰。
福爾圖娜經常被描繪為手持「豐裕之角」(Cornucopia),腳下則是「命運之輪」(Wheel of Fortune),周圍常伴隨其他寓意之神,如: Felicitas(幸福)、Hilaritas(歡樂)、Concordia(和諧)、Fides(忠誠)。自公元 1 世紀開始,福爾圖娜經常被與象徵女性力量與母性的女神伊西斯 (Isis) 一同描繪。
除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在台伯河畔建立的古神廟外,後世還建立了多座重要的福爾圖娜神殿。公元前 194 年,建成了福爾圖娜·普里米杰尼婭神廟 (Fortuna Primigenia);公元前 180 年,建立了福爾圖娜·埃奎斯特麗斯神廟 (Fortuna Equestris);而在公元前 101 年,又建成了名為「今日之幸」(Fortuna Huiusce Diei) 的神廟。
即使在羅馬帝國滅亡後,福爾圖娜的影響力依然持續。她的信仰傳播到了整個西歐,並在整個中世紀以非正式的形式保留至今。即使在近代,她仍未被遺忘——1852 年,天文學家將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福爾圖娜」。
如今,「福爾圖娜」一詞更多地讓人聯想到「幸運」與「命運」,而不僅僅是古羅馬的女神。「命運之輪」(輪盤,roulette)已成為每個賭場裡耳熟能詳的象徵,而「福爾圖娜的寵兒」則指代那些無論做什麼都順利的人。
即使在數位時代,世界上依然有許多人更願意相信幸運,而不是理性與精確的計算。「聽天由命」這句話似乎永不過時,即便如今「命運女神」的角色已常常被隨機數字生成器所取代。